“以前,有人在家贼都敢进屋偷狗,现在,即使没人在家,贼也不敢来;以前一些乡贤花钱请人看家,如今直接支持保安队建设;以前有事找警察,现在不必了,几乎事不出村!”见到记者,五华县河东镇增塘村村民李伯如是描述该村保安队成立前后的治安环境变化。
今年来,五华县公安局夯实基层基础建设,以群防群治工作为抓手,扎实推进以“打、防、管、控、整治、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百局千所”立体化治安示范单位创建行动,取得良好成效。
群防群治事例一:人人都是“保护神”
5月初一天早上,横陂镇锡坑增华村村委会旁的花生地里突然多了一辆摩托和一辆小车,两车都不同程度损坏。这难道是交通事故?其实不然。
原来,小车的主人是锡坑长塘村村民李×文。他当天凌晨驾车途经横陂镇东升村时,看见一辆摩托车尾座上绑着一个会“动”的蛇皮袋,摩托车上有两人,均戴着头盔,定睛一看,其车上还有两把长柄尖刀。
“这一定是盗贼!”于是他开车跟在摩托车后面,同时通知5名村民持对讲机进行围堵。李×文跟至增华村村委路段时,发现摩托车突然掉头,车上男子挥舞着砍刀威吓自己,李×文毫不畏惧,驾车急追。一不小心,李×文和其中1名男子(另外1人趁机逃脱)连人带车掉落离路面1米多深的花生地里。这一幕正好被当地一些晨练、买菜的村民看到。李×文与村民一起将掉在花生地里的摩托车驾驶员抓获,发现蛇皮袋里装的是一只农家狗。
事后,记者从当地村民了解到,此前当地正在建设和宣传村级群防群治工作,很多村民都非常热衷担当村里的 “保护神”,这才有了上述众村民齐力抓贼的场面。
群防群治事例二:是保安队,更是服务队
五华县河东镇增塘村,位于城乡结合部,社会治安问题历来复杂。
为切实解决社会治安问题,2011年11月,在河东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由社会乡贤捐资、村委会组织、派出所指导管理的群防群治力量——增塘村保安队正式成立。保安队有6名队员,3辆巡逻摩托车,6部对讲机,主要承担治安巡逻、调解纠纷、救助危难病急等任务。为方便各家各户联系,保安队还制作了联系卡发放到村中各家各户。
去年临近过年,李伯的侄子在冲凉时因为煤气中毒而倒在浴室中,李伯发现情况后,却因为自己没有车辆没有人手,无法将侄子送往医院,正着急万分之时,他想到了保安队,便拿出联系卡联系。果然,不出10分钟,保安队已将小车开到其家门口。由于抢救及时,李伯的侄子经治疗后无恙。
据统计,2011年增塘村保安队成立以来,共调解各类民事纠纷32起,帮助群众送证到户300人次,服务孤寡老人120人次,运送交通事故伤员6起8人,伤病员7人。
“由于村里治安变好,以前成立保安队需要发动乡贤赞助捐款来保持运作,如今乡贤看到治安形势的喜人变化是主动出钱 。”河东派出所所长曾志青说:“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把很多事情妥善处置,比如针对民事纠纷,保安队是本乡本土的人,且在村里都是威信比较高的,他们处理起来又快又好,当地的民事纠纷全部由保安队员成功调解,大大缓解了派出所警力不足的现状。”
公安“百局千所”创建行动开局良好
不管是群众合力抓贼,还是保安队的良性运转,其实都是五华县公安局“百局千所”立体化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今年2月初,省公安厅下发《关于印发“百局千所”立体化治安示范单位创建行动(试行)方案的通知》,全省公安机关开展“百局千所”立体化治安示范单位创建行动,以“打、防、管、控、整治、服务”为主要内容,旨在推动全省公安机关立体化治安水平全面提升,实现“一强二升三降”,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重大案件破案率上升、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上升;重大刑事案件下降、重大群体性事件下降、重大安全事故下降的目标。
据了解,五华县公安局积极争取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将此项工作列入2013年政府 “平安建设”项目,各镇党委、政府及综治维稳、司法等基层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创建工作。
由于五华人口多,警力有限,在推进创建工作中,该局采取以点带面、镇村联动等方式,以建设和健全村级群防群治组织的治安巡控功能、纠纷调解功能、救危济困功能、服务群众功能为重点,积极探索群防群治工作的新举措和新机制,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动村级群防群治组织的建设。
上一篇:保安需求缺口大 行业可开发的服务领域广泛 下一篇:保安员岗位职责 看你的保安是否尽责